📣 唯物论

Last updated on 2023-10-09 16:34

一、物质概念及其存在方式

1.物质的概念

物质: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

唯一特性:客观实在性

2.物质的存在方式

1.物质的存在方式:运动

物质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:运动

运动是标志宇宙中一切事物、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

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:机械运动、物理运动、化学运动、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

2.物质和运动的关系

物质是运动的物质,运动是物质的运动。

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、绝对的、永恒的。

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,是运动的主体,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。

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。

【运动是物质的运动,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】

【物质是运动的物质,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】

3.时间和空间

①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、顺序性、时间具有一维性。

②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、伸张性、空间具有三维性。

4.运动和静止的关系

相对静止,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、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。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,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。静止是有条件的、暂时的、相对的。静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:

(1)【位置相对静止】事物在绝对运动状态之中,相对于某种特定的参照系而言,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;

(2)【质的稳定】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的时候,保持着质的稳定性。

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的观点:

(1)认同运动而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

(2)认同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主义

二、意识

1.意识的起源

1.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,还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。它形成了经济的三个阶段:即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,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,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

即:水滴石穿-含羞草-狗-人的思想

2.意识是社会的物质,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

2.意识的生理基础

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,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。

【注】其他动物的大脑是不能产生意识的

3.意识的本质

意识是对客观存在主观反映。主观反映又有正确和错误的两面。

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,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

4.意识的作用

(1)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。

(2)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。

(3)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。

(4)意识对人体得生理机能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。例如:笑一笑、十年少。望梅止渴、画饼充饥

三、物质与意识的关系

1.原理

1.物质决定意识。

2.意识反作用于物质。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,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。

2.方法论

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,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

规律例如太阳东升西落,是可以认识的。规律是:

1.固有的,本质的

2.不可以改变的

3.可以利用的

积累

1.朱嘉认为:“理在物先,理在事先,理是万物之本”。

理解:客观唯心主义


📣 唯物论
https://luoynothing.github.io/2023/09/30/📣-唯物论/
Author
John Doe
Posted on
2023-09-30 14:24
Updated on
2023-10-09 16:34
Licensed und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