📣 认识论

Last updated on 2023-10-09 18:45

一、实践

1.实践的含义

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。

主体:人类

2.实践的基本特点

1.客观物质性【这是唯一特性,不是特点】

实践活动是客观的、物质的,实践的主体、客体、手段是客观存在的;

实践的水平、广度、深度和发展过程,受客观条件制约与客观规律的支配。

2.自觉能动性

实践是人类自觉的、有意识的活动,体现了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殊能动性;

实践是人们自觉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创造性活动。

3.社会历史性

实践是社会的活动,因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历史的活动;

不同历史阶段、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下,实践活动的形式、规模、水平各不相同,实践在历史地发展着

比如:不同的历史阶段,工具是在不断发展的

4.直接现实性

实践可以将头脑中所想变成现实中所有。

【考过】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,具有直接现实性,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“桥梁”,直接现实性是实践和认识的区别,是实践的本质特点

比如:饿了就去做饭。

3.实践的基本形式

1.物质生产实践

物质生产实践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,它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,是最基本的、首要的实践活动。

2.社会政治实践

社会政治实践是人类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从事各种交往的实践活动。在阶级社会里,阶级斗争是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,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也就主要表现在阶级斗争

3.科学文化实践。

科学文化实践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、科学创造和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。

二、认识

1.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

1.感性认识:认识的低级阶段。人们在实践过程中,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)直接接触客观外界,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,这就是感性认识。

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、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:感觉、知觉和表象。

感觉:对个别属性的认识;知觉:某一事物的综合认识(视觉、听觉等);表象:对事物的再现的形式

2.理性认识:认识的高级阶段,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认识对象,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。

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:概念、判断和推理。

概念:人是客观世界的属性。判断:判断他是不是人。推理:从已知推未知

3.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

(1)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。

比如:认识一个人,首先从外观来看第一印象

(2)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。

比如:基于第一印象来了解这个人的内在品质

(3)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。

比如:觉得这个人品行好,就会有好感,慢慢觉得越好看

2.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

两次飞跃:

第一次: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。

第二次:理性认识到实践。(更重要些)

3.认识运动的反复性、无限性

认识运动是一个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。

一个正确的认识,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,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为标志,才算完成。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、没有终点的

【考过】认识的客体既不是指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,也不是指外部自然界或客观存在的事物,而是指进入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,也就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。

三、实践和认识的关系

1.实践决定认识

(1)实践是认识的来源。(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,尝一尝就知道了)

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。获得认识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,可以通过多种方式,比如百度,查资料,自己尝等

(2)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

(3)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

(4)实践是认识的目的(我们学习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工作上的)

2.认识反作用于实践

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发展有促进作用,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发展有阻碍作用。

四、真理

1.真理的概念

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

2.真理属性

(1)真理具有客观性

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: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。

◆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: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、得到实践证实的认识就是真理。

(2)真理具有绝对性相对性

真理既具有绝对性,又具有相对性,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,并不是两个真理

绝对性:真理就是真理,和谬误有本质的区别。

相对性:真理有一定的限制范围。十进制中:1+1=2,非十进制中:1+1不等于2

【考过】真理与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,二者既不同又统一。 真理原则体现了客体尺度的要求,要求人们在理解真理时不应考虑主体的需要和利益:而与之相对的,价值原则体现了主体尺度的要求,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。 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,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。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,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。真理是一元的,它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,而价值是多元的,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、有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。

积累

1.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
理解: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毕竟属于间接经验,要透彻的认识事物还需要进行实践,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。

2.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

理解:与其站在水边渴望得到鱼,不如回家结网从而真正得到鱼。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,羡慕他人的成绩,不如脚踏实地的耕耘,给愿望付诸行动。降调实践的重要性。

3.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

理解:路程即使很近,但不走就不能到达,事情即使很小,但不做就不能成功,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。


📣 认识论
https://luoynothing.github.io/2023/09/30/📣-认识论/
Author
John Doe
Posted on
2023-09-30 17:31
Updated on
2023-10-09 18:45
Licensed under